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2023年诺贝尔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整个亚洲都没有一个人得奖八大员刷题。
亚洲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国家还是日本八大员刷题。
到2022年,日本共有29人获得诺贝尔奖八大员刷题。
这个成绩,在全球排到了第7位八大员刷题。
而这29个日本获奖者中,包括物理学奖12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3人、和平奖1人八大员刷题。
全球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10个国家
曾经有朋友就纳闷,在网上看到不少视频,觉得日本学校管得挺宽松八大员刷题。
但日本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好像还真有两把刷子八大员刷题。
日本虽是弹丸之地,但它的经济总量却一度排名全球第2,直到2009年才被中国超越八大员刷题。
2022年全球GDP排名前十的国家
有人说,引导日本经济走向强盛的根本,是日本将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八大员刷题。
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对教育在历史上就十分重视八大员刷题。
比如,早在四百多年前的中国明朝时期,日本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寺子屋教育”八大员刷题。
“寺子屋教育”,就是在寺院里开办的教育八大员刷题。
当时,日本寺院里的和尚,把捐来的香火钱,很多投入到了教育上了八大员刷题。
寺子屋教育培养的,可不是当官的人才,而是一种全民的素质八大员刷题。
参加“寺子屋教育”,也没有什么门槛,不管有钱还是没钱,身份高低贵贱,都能来八大员刷题。
江户时代的日本寺子屋教育
正是“寺子屋教育”,让那个时代的日本人识字率高达45%,也为后来日本的工业化改革培养了第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工人八大员刷题。
到了1912年,上过学的日本孩子,更是达到了98.2%的比例八大员刷题。
二战,日本惨败,百废待兴八大员刷题。
随后,日本推出九年义务教育,到了1953年,普及率就达到了99%八大员刷题。
背后的关键是舍得砸钱八大员刷题。
1965年,日本的教育经费就占到了国家预算总支出的34.88%八大员刷题。
而美国也不过29.97%,法国18.8%,英国18.7%八大员刷题。
到了1971年,日本教育经费占比又上升到39.16%八大员刷题。
教育投入带来的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八大员刷题。
有了人才的加持,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也就有了保障,甚至保持了连续20年,每年增长10%左右的惊人成绩八大员刷题。
1952-201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
到了1968年,日本GDP总量,升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第2位八大员刷题。
日本人,成为了世界上的有钱人八大员刷题。
然而,在日本越来越有钱的同时,上世纪70年代那波日本婴儿潮也跟着来了八大员刷题。
按说,婴儿潮也是一种人口红利,是好事儿八大员刷题。
但在教育领域,很多家长很快就发现,婴儿潮的快速到来,给他们带来的麻烦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八大员刷题。
于是,为了争夺好的资源,让自己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家庭又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课外补习班上八大员刷题。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维持,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叫苦不迭,怨声载道八大员刷题。
而同时,考试舞弊、录取黑幕等现象也随之而起八大员刷题。
于是,“减负”浪潮响彻日本八大员刷题。
家长们喊着减负,教育学家们也真给出了回应,他们在做了如何让教育适应经济的相关讨论之后,也提出了“教育减负”八大员刷题。
这就是1976年,所谓主导日本基础教育30年方针标志的“宽松教育”八大员刷题。
降低教学大纲的标准(缩减课本)、减少规定学时和公立学校去重点化八大员刷题。
还有学生报考公立中学不能填学校志愿,只能按片区随机入学等政策八大员刷题。
到了2002年,日本又一次全面推行“宽松教育”的理念八大员刷题。
这一次,“宽松”的范围更大了,包括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学习内容减少三成,上课时间缩减一成等八大员刷题。
可能是这一次“宽松”的幅度有点大,于是,有人把“平成废物”的帽子,扣在了“宽松教育”上八大员刷题。
说是这样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平成废物”八大员刷题。
“平成废物”是不是“宽松教育”的后果八大员刷题?
“平成废物”,说的是日本平成时代(1989—2019年)的年轻人,及时行乐、纵情当下,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三米内的事儿”,不关心明天和未来,不想工作,不愿奋斗,只能靠幻想解决的问题,绝不付诸实践八大员刷题。
“平成废物”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宽松教育”,没有谁来给定性八大员刷题。
而日本“宽松教育”的本意,是想逐步减少教育内容,旨在让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八大员刷题。
但事实是,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内容是减少了,但好的学校资源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八大员刷题。
公立学校的确实行了“宽松教育”,但到升学考试,要竞争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八大员刷题。
更多的学生不得已投向“学习塾”,也就是课外补习班八大员刷题。
于是,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又在2016年宣布“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方向发展八大员刷题。
然而,尽管几经修改,但日本的教育改革也始终没走出减负、宽松的基调八大员刷题。
事实上八大员刷题,日本的教育,真的减负和宽松了吗?
在日本,真正把“宽松教育”执行得很彻底的,是公立学校八大员刷题。
“宽松教育”,光听这名字,就让人很松弛八大员刷题。
在“宽松教育”的公立学校,不用早出晚归八大员刷题。
早上9点来就不晚,下午3点半,就已经下课了,而且下午社团活动占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不用努力看书啃课本八大员刷题。
因为考试后根本不公布成绩,也没有所谓的排名,谁是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没人知道八大员刷题。
在这样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读书简直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儿八大员刷题。
2000-2015年日本学生成绩情况
再看看私立学校的“精英教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八大员刷题。
在私立学校,学习可不是轻松的事儿,学生早上7点就要来上学,放学后还有各类科目的补习班和课外作业、培训在等着他们,写作业到半夜12点是很正常的事八大员刷题。
更重要的是,私立学校的门槛是很高的八大员刷题。
首先,想进私立学校,要不差钱八大员刷题。
因为私立学校的花销非常大,至少是公立学校的5倍八大员刷题。
这就意味着,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更有机会上私立学校八大员刷题。
其次,想要进入好一点儿的私立学校,学生自身的成绩也很重要,因为还要经历多轮考核和测试八大员刷题。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想尽办法让孩子挤进一所好的私立学校八大员刷题。
毕竟,进入一所好的私立学校,也意味着离顶尖大学越来越近了八大员刷题。
不少日本首相、政商大佬,他们当年就是顶尖私立学校的一员八大员刷题。
就拿安倍晋三来说,他从幼儿园到大学,在日本著名的贵族学校“成蹊学院”一待就是16年八大员刷题。
最后,他考入了东京都武藏野市的著名综合性私立大学“成蹊大学”八大员刷题。
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大学排名(部分区域)
宽松教育和精英教育比起来,好像宽松教育理论上听起来更有道理,不强制孩子,在实践上也很受欢迎:家长少出力,少出钱,学生也快乐八大员刷题。
但了解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宽松教育最后是不是成功教育,有待论证八大员刷题。
至少日本的精英教育不是宽松教育八大员刷题。
首先,想进私立学校就不是件宽松的事儿八大员刷题。
进私立学校考验学生的第一道“坎”,就是通过严格而又全面的考试八大员刷题。
考试不光考笔试,还有集体创作和游戏等等八大员刷题。
而且不光考学生,还要面试家长八大员刷题。
家长的兴趣爱好,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样,都影响到学生的入学资格八大员刷题。
除此之外八大员刷题,还有学生和家长考试当天的着装、发型、妆容甚至指甲的颜色……
其实,说白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的钱包鼓不鼓八大员刷题。
日本的小学以公立为主,全日本私立小学的学生人数,也就占到全部小学的1%左右八大员刷题。
为了抢到这1%的名额,孩子们更是在两、三岁时,就去补习班,为考试做准备八大员刷题。
做了这么多努力,只是开始八大员刷题。
进了私立学校才算真正开始“马不停蹄”的生活八大员刷题。
在私立学校,不光要学习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等“普通科目”,还要学习和培养诸如戏剧、文艺、手工制作、体育等科目,涵盖知识、技能、审美和情感方面的能力八大员刷题。
课堂上的日本小学生
前两年,有媒体采访一位移居日本的中国妈妈,她在国内时原本不想鸡娃,到日本后,反而成为刷题大军中的一员八大员刷题。
在日本,私立学校一般都会按成绩,从好到差,分成好几个档次、好几个班八大员刷题。
和国内一样,日本私立学校固定每月月考,而且根据月考成绩,重新分班八大员刷题。
补习班当然是少不了的,学生补课到晚上十一二点也很正常八大员刷题。
至于春假、暑假、寒假,学生当然要参加各种特训班八大员刷题。
同样熟悉的配方八大员刷题,还有提前学习,比如,4年级学5年级的东西,5年级学6年级的东西……
和宽松、快乐的公立教育相比,精英教育似乎“辛苦”得多八大员刷题。
而日本的学生们也会按照自身条件,自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八大员刷题。
当然,这也是日本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行业不得已发生的事儿八大员刷题。
自古以来,教育都有着打破各阶层的神奇魔力,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八大员刷题。
但在日本,拥有各种“地盘”的寡头们把持着各种资源,包括社会地位、金钱、人脉八大员刷题。
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自然会有意地将这种资源给自己的后代继承八大员刷题。
除了教育领域,比较明显的自然就是职业八大员刷题。
在日本,医生、律师、政治家这些金字塔顶端的职业,大部分都是世袭的八大员刷题。
当然,不光是这些光鲜的、社会公认的精英职业,子承父业也是日本很多行业的普遍现象八大员刷题。
比如,寺院方丈、花道(插花)、茶道、相声表演者八大员刷题。
还有建筑行业的各种工种、各种作坊和各种传统手工艺者,他们的父辈也基本都从事着相同的职业八大员刷题。
不管他们的后代愿意,或者不愿意,“大家守大业,小家守小业”的模式,基本上在选择“宽松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时,就确定得差不多了八大员刷题。
所以,看似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背后,其实是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八大员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