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十年代,乡镇有很多员,比如电影放映员,广播员、农业技术员、计划生源宣传员等,俗称公社的八大员,当时的公社八大员,在我们老家一代,其实和民办教师的待遇是差不多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临时工,不属于国家正式干部,所以也就不算公职人员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群众文化活动非常少,收音机、电视机基本上都还没有普及,农村除了公社的宣传队偶尔下乡表演几个节目供群众娱乐以外,农村人夏天晚上打发时间就是在院坝里歇凉,或是外出偷菜,冬天围在火炉边烤火、抽烟,讲笑话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由于娱乐活动少,当时农村很多四五十岁的女人都还要生孩子,多的家庭有六七个孩子,少的家庭也有三四个孩子,由于孩子多,家家户户倒是很闹热材料员算八大员吗。但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父母包袱太重,四五十岁的父母,每天都要为养活孩子发愁,为孩子娶媳妇发愁。
在文化生活极为枯燥的年代,每月每个大队偶尔的一场电影,就成了全大队男女老少最为期盼的事情,这就催生了一个新的岗位,那就是公社的电影放映员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公社的电影放映员,由于放电影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技术活,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当时一点文化的人,除了有点文化以外,还要在公社或是区公所里面要有一点关系材料员算八大员吗。被公社招收为电影放映员以后,要先到县电影公司接受培训,经过培训和实战操作合格以后,才能到公社放电影。
当时的县电影公司属于事业单位,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归地区电影公司管理,县委宣传部参与管理,当时很多地方还没有文化局,后来文化局成立以后,电影公司由文化局代管,但垂直管理的体制没有变化,这是由当时的电影发行的渠道来决定的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公社的电影放映员,是在乡镇工作,业务上归电影公司管理,工资由电影公司给予补助,同时村社从提留中药给予一定的补助,在当时和其他八大员一样,属于半工半农的性质,属于拿工资的农民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我们公社在当时是管理的十个大队,基本上每个月要到各个大队轮流放一次电影,在公社所在地,每周放一次电影材料员算八大员吗。那时我们年龄也不大,大概就是十一二岁,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我们一帮小伙伴,都要打着火把去看电影。
由于当时没有手电,路上照明用的都是火把,主要就是葵花杆,现在想起来真的是非常有趣材料员算八大员吗。好不容易盼到到我们大队放电影了,早上我们就要到公社去背发电机和放映机等设备,放映员来到我们村以后,有时是在大队书记家吃饭,有时是在亲戚家吃饭。
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是高76级毕业的,高中毕业以后,由于他的幺爸是区里的宣传委员,所以就让他在我们公社担任电影放映员,每次来我们村放电影时,都是在我家吃饭,当时我非常羡慕他有这么好的一个职业,当时每月大概有26元钱的工资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但是后来我出去当兵,退伍回来又忙于参加高考,等我毕业以后参加工作,由于收音机、电视机逐步开始普及,乡镇的电影放映承包给了私人,我那个朋友就承包了公社的电影放映工作,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彻底失去了饭碗,电影彻底失去了农村市场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电影放映员和公社的其他八大员相比,命运是最为悲惨的,随着县级电影公司的不景气,乡镇电影市场彻底终结,其他八大员按照系统有的招收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电影放映员基本上都回家重新干起了农活,承包了责任地,和其他农民没有根本区别,更不要说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了材料员算八大员吗。
综上所述,从我们公社的几个电影放映员来看,基本上都是临时工,没有一个转正到电影公司的,也没有一个成为公社事业编制干部,大都回到了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继承了祖宗的产业材料员算八大员吗。但是全国那么大,有的地方,电影放映员也许会成为国家干部,成为事业单位干部,但这毕竟是极少数。